Systematic credit investing vs fixed income – 主动式信用投资与固定收益投资的差异

随着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如何通过主动式信用投资获得超额收益已成为固定收益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组合构建等方面,对主动式信用投资与传统固定收益投资进行比较,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信用投资的核心在于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债券的违约风险和回报特征,构建能够实现风险调整后超额收益的投资组合。而固定收益投资更多依赖于市场本身的风险溢价。

主动式信用投资追求信用风险调整后超额收益

相比固定收益指数投资,主动式信用投资更加强调选证。投资管理人通过对个券进行深入研究,评估其违约风险是否被低估,并构建能够获得风险调整后超额收益的组合。这需要投资管理人对不同行业、评级层次的债券有清晰的风险预期。同时,主动式信用投资也会运用量化模型,结合估值、动量等多因子进行股选。这些主动投资策略都需要投入大量研究资源。

固定收益投资依赖市场本身的风险溢价

相比主动式信用投资追求超额收益,传统固定收益投资更多是依靠市场本身的风险溢价获得收益。这类投资通常以追踪固定收益指数为目标,其风险收益特征主要取决于指数本身所反映的市场整体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这种投资策略无需选择个券,投入的研究成本较低。但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仅依靠市场风险溢价难以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

主动式信用投资回报波动性较大

由于主动式信用投资需要进行个券选择和集中度控制,必然导致其收益波动性要高于固定收益指数投资。特别是在信用质量整体走弱的市场环境下,主动式信用投资可能面临较大的组合回撤。而传统固定收益指数投资则可以分散这种个券信用风险。当然,较高的波动性也为主动式信用投资创造了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投资者需要对两者的风险收益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主动式信用投资需要专业研究支持

由于主动式信用投资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个券选择,其投资决策与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团队的专业能力。相比之下,传统固定收益指数投资研究要求不高,更多依靠市场本身。因此,投资者在考虑主动式信用投资时,需要重点评估基金公司的研究实力。同时,也需要关注团队的持续性。只有有强大持续的研究支持,主动式信用投资才能体现出优势。

主动式信用投资与传统固定收益投资各有优劣。前者通过主动选券有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但也面临更高的波动性。而后者风险收益特征相对稳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研究能力等因素进行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