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ty and investment in language learning – the importance of learner identity

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认同感和投入对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学习者的认同包括他们对目标语言群体的认同,以及目标语言在其中的身份定位。学习者的投入程度则体现在他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良好的认同感和高度的投入能明显提升学习效果。那么应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认同感和投入度呢?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学习的意义。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环境的塑造,通过沉浸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只有当学生认同语言学习的价值,才会高度投入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将详细阐释语言学习中认同感和投入度的重要性。

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群体的认同增强学习效果

学习一门新语言,首先要做的就是认同这个语言所属的文化群体。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一个新的文化。如果学习者内心存在排斥,认为这个文化低人一等,那么他就很难投入学习。相反,如果学习者充满崇拜与向往,视目标语言为增强自我的工具,那么他的学习效果会大大增强。比如许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并非被动,而是出于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向往。这种积极的心理认同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

语言中的身份定位决定学习者的自我效能

当一个人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他会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形成一个新的语言身份。这种语言身份会深刻影响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如果学习者在目标语言环境中获得了积极的身份定位,如备受尊重的专家学者,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得到增强。这会使他更有动力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反,如果学习者感到自己在目标语言环境中地位低下,缺乏回报,他的学习动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该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养积极的语言身份认同。

外部环境对内在认同的塑造起关键作用

认同感和投入度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外部环境的塑造逐步培养。如果课堂氛围严格控制,过多着眼点评错误,学生会产生畏惧情绪。这不利于积极主动的语言身份培养。教师应多设计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忘我体验语言的乐趣。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语言社区,在交流中找到归属感。只有当学生通过环境感受到语言学习的意义,内在的认同才能转化为高投入的外在行动。

持续反馈促进学习者的投入持久性

学习任何技能都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和应用。如果语言学习中缺乏积极反馈,学习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显示出强烈的兴趣,但很快就会消退。所以教师应该在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例如在口语交流练习中,即使语法错误较多,也要首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和进步。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感时,他们才会持续高度投入。教师还需要设立丰富的语言应用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感。这是确保持久投入的关键。

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同和投入对效果影响重大。教师应该了解学习动机,设计沉浸式语言环境,通过积极反馈培养学习者的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他们的持久投入和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发表评论